根据学校有关学科建设和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指导精神,2024年12月5日,外国语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董晓波教授在龙子湖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新发展》的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延潼、副院长闻华,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副院长闻华主持。
董晓波教授在讲座中深度剖析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的互动关系时,着重强调外语学科在该领域的重要意义。区域国别研究对推动外语学科发展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语学科借助区域国别研究深入探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董教授指出,外语学科需积极投身区域国别研究,借跨学科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加深自身的研究范畴与深度。外语学科整合跨学科资源的路径也是董教授探讨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并且通过教育创新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董教授还谈及外语学科怎样顺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外交、经济、文化交流等重点领域,这为参与者深入理解外语学科发展新态势提供了思路,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融合的深入思考。
闻华指出,董晓波教授的精彩讲座对于外国语学院在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新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他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为外语学科带来新视角与方法。新视角能让外语研究从多维度审视,如从国家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理解语言内涵;新方法可突破传统外语研究范式局限。外语学科发展要与区域国别研究紧密结合,这是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二者结合能催生新领域方向、激发新思想成果。
陈延潼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董晓波教授的讲座为外国语学院在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新发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深刻的洞见。他强调,外语学科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语学科应当发挥其独特优势,加强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外语能力的人才。陈院长提出,外国语学院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同时,他强调了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展开以社会需求为驱动的学科群规划,通过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相结合,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外语人才。
本次讲座意义重大,为新时代外语教育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明确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讲座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和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二者注入新活力,这对推动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董晓波教授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一带一路”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比较法学》辑刊副主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施普林格(Springer)等国内外一流出版集团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十多部,主编教材、译著七十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Nature及SSCI,A&HCI,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一百五十多篇(其中《光明日报》整版十篇),多篇智库研究报告获省部级肯定性批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