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外国语学院老师提高科研水平,帮助外语专业学生提升翻译能力,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2024年4月11日外国语学院邀请外交学院武波教授在龙子湖校区1号教学楼合100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漫谈学习语言和翻译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延潼、副院长闻华,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闻华主持。
武波教授首先指出,语言是沟通的基石,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语言学习,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武教授强调,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如地运用。在翻译实践方面,武教授强调,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这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文化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既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又能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武教授通过具体的翻译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有效地传达给外国读者。他指出,翻译工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教化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传递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这就要求译者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能够正确解读和传达中国文化经典,使外国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在职业规划方面,武波教授将语言学习和翻译技能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他指出,无论是外交、国际贸易、教育还是媒体行业,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都能为职业生涯增添亮点。武教授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语言和翻译能力,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波教授讲座结束后,副院长闻华指出武波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思,外语学习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简单转换,它更是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互鉴。在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乘“势”而为,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能够正确地理解中国文化经典,并能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传播,为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做出贡献。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学生们需要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有目的地提升语言和翻译技能,积极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实现自我高质量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陈延潼院长做总结发言。他对武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武教授的报告以其翔实的内容、清晰的条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和翻译技巧,这些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在语言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陈院长强调,武教授的讲座不仅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更在职业规划方面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他鼓励在座的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吸收武教授的讲座内容,将语言和翻译技能转化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早日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语言领域有所建树,更能够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国语学院通过定期举办此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学术生活,也为学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些努力,外国语学院必将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武波教授简介:博士,首届国家教委“中英友好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主讲“中国文化概论”(英汉双语)。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为国学与中国文化英译,以及跨文化传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改革专家组专家。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学报》和《当代社会科学》审稿人(2021—),《外语教学与研究》审稿人(2002—2003),《中国应用语言学》审稿人(2006—2015),世界知识出版社《英语沙龙》杂志"翻译真经"专栏主持人(2005),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翻译大赛终审专家(2016)。《中国日报》“致经典双语诵读会”全国总决选评委,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大赛评委,共青团中央“星星火炬”英语大赛评委,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北区赛评委。外交部高级翻译张京和何洁的专任翻译课教师(2006)。主要著译:《英语时文泛读》,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市精品教材) 。英译汉作品:海明威,2008.“似白象的山丘”,《外交青年》,67/69/70三期。汉译英作品:Li Ruohong, 2010. NGOs in China. Hong Kong: Huihong Press.